深圳市作為“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”“智慧教育示范區”,依托“雙減”數字化平臺,引進的入校服務優質資源數量提升了200%,共引入3600+門優質校外課程,2500+名校外老師,老師的工作負擔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了71.4%以上,家長教育滿意度提高至95.1%。“雙減”工作被央視新聞聯播點贊,被《中國教育報》《南方都市報》等知名媒體專題報道。
青島市作為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,引入“雙減”數字化平臺,整合優質特色資源,實現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引進、課程師資全面監管、學生家長自主選課、收費付費有效監管,打通了全鏈條課后服務體系,為學生及其家長提供“菜單式”課后服務,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,著力提升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質量水平。
綿陽市高新區作為教育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,2022年初引入華為中小學課后服務管理平臺,組織全區中小學校上線使用平臺。依托平臺引入1425名校外老師、2026門優質校外課程、課程總注冊數達3982門,實現了全區教育資源協作共享,進一步促進了高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
包頭市作為自治區“雙減”試點城市,2022年7月,引入“雙減”數字化平臺。目前,全市課后服務資金、安全、資源以及滿意度等已全部納入平臺管理,實現了包頭市教育局對全市、各區縣、各校“雙減”工作的三級管理。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以及12個盟區在包頭市考察學習“雙減”數字化平臺時,給予了高度認可。